查看原文
其他

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改在深处落到实处

谢树华 光明理论 2022-09-09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,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,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。2021年3月6日,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、教育界委员,并参加联组会时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,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,统筹推进育人方式、办学模式、管理体制、保障机制改革”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明确提出,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,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,发展素质教育,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、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”。作为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,温州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贯彻落实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和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精神,在学校评价、教师评价、学生评价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,努力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、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机制。

深化学校评价,激发高校改革发展新活力

  教育是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,必须承担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做好教育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战术实施,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。

  把好方向,在立德树人中检验成效。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、办学之基。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,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抓住立德树人“根本点”,打出内部管理、人事薪酬、教学管理等制度改革“组合拳”,切实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,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,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为一体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。

  找准跑道,在分类发展中争创一流。推进高校分类评价,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,办出特色和水平,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关键一招,也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必由之路。应当在深入分析学校历史、办学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,锚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建立分层分类发展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,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,在特色领域实现关键突破,有力彰显大学的责任担当。

  优化治理,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动能。完善大学治理体系、提高治理能力,是增强教育评价改革活力的重要保障。温州大学按照结构决定功能、人事决定动能、制度决定效能的思路,围绕事关学校治理能力提升的34个课题,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,形成百余个配套政策制度,实现学校治理体系整体性流程再造和系统性机制重塑,为加快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,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往实里走、向深里做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。

完善教师评价,构建教师教书育人新体系

  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,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主体。完善教师评价,应当聚焦育人主责主业,构建有利于教师全心从教、潜心育人、安心治学的文化生态。

  坚持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。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,高校应坚持“四有”好老师标准,在教师引进、培养、评聘、评价环节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素养的“双重考察”。温州大学制定《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》等制度,建立师德师风承诺制,实行师德不合格“一票否决制”,着力形成教育、监督、激励、惩戒为一体的闭环体系。

  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职责。无论教育评价怎么改革,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的首要任务。温州大学实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师分类管理,提高教学业绩、育人成果和一线学生工作经历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。严格备课、上课、作业、辅导、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等五个教学环节,设立“教学卓越奖”,开展“教学技能竞赛”,建立以“优课优酬”为核心的教学激励制度,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投入,优化教学内容,改进教学方法。

  坚持以实际贡献为主要依据。教师科研评价是激发教师创造力、提升学术和社会贡献水平的指挥棒。应强化科研评价的质量导向,不将“人才帽子”、论文数、项目数、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职称晋级、绩效分配、奖励激励硬挂钩。树立以品德、能力、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,探索建立分类评价与长周期评价相协调、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。创新建立科研转化机制,有效畅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、提高转化效率。

优化学生评价,打造学生成长成才新生态

  学生是祖国未来、民族希望,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。改革学生评价,核心在促进学生人人发展、全面发展、个性发展、终身发展。

 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既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,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特征。优化学生评价,应当将“五育并举”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,在优化智育评价的同时,创新构建学生品德发展、身心健康、审美能力和劳动实践评价新机制。同时,进一步深化课程、实践、科研、文化、管理等育人体系建设,将“五育”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,构建“三全育人”新生态。

  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。学生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,必须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融合。温州大学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,打通教务、学工、科研等人才培养环节中的“信息孤岛”,将学生评价有机嵌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改进“一张成绩单”等终结性评价方式,建立具有记录、评价、激励、反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系统,有效发挥学生评价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。

  坚持他评与自评有机统一。优化学生评价,应当实现标准化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统一,在学生评价标准编制、评价过程实施、评价结果反馈中,强化师生互动,主动邀请学生、家长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,着力形成积极、友好、平等的评价关系,使教育评价成为反思与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“温度计”,更大限度激发学生成长进步的主动性与内驱力。

  (作者:谢树华,系温州大学党委书记、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温州大学基地研究员)

编辑:王琎、冀文亚、底亚星

制作:底亚星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